--> 中国旅游协会召开座谈会 探讨受疫情影响的旅游演艺发展之路 - 中国旅游协会_必威体育在线_必威体育-app*官网
 

中国旅游协会召开座谈会 探讨受疫情影响的旅游演艺发展之路

发表时间:2022-06-01 15:29

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标配,近些年来,旅游演艺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上涌现出如《长恨歌》、《宋城千古情》等诸多经典剧目,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由于疫情反复持续时间长达3年,众多行业遭受巨大冲击,依赖客源的旅游演艺也身受其中,其未来发展值得业界关注。在此背景下,5月25日,中国旅游协会召开线上座谈会,围绕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之路进行研讨,华侨城集团旅游研究院院长、旅游管理中心总经理、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张树民,陕西旅游集团朗德演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雨晨,岭南商旅集团广之旅副总裁温前,建旅会展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晓鹏,建旅商务会展公司副总经理刘延,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园区旅游局局长李涛,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演艺事业部副总监苏伟、导演陈雷等参加会议。


市场沉淀


旅游演艺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出现了实景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演艺、剧场旅游演艺等形式。张树民在会上介绍了华侨城集团丰富多彩的旅游演艺产品,包括传统主题公园演艺为代表的《东方霓裳》、《大漠传奇》、《金面王朝》等;实景演艺为代表的《剑门长歌》、《梦幻腾冲》等;沉浸式演艺为代表的《今时今日安仁》、《幻境2099》等。



陕西旅游集团一直将旅游演艺作为核心产品打造,推出的《长恨歌》自2006年开启首场公演以来,收获了超高的人气,创造了突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也成为陕西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刘雨晨介绍,在此背景下,集团成立了朗德演艺有限公司,已经陆续制作并演出《法门往事》、《红色娘子军》等剧目。目前正尝试用年轻化的演出形式开辟新市场,跟国际优秀团队进行合作,制作原创演出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出去。2022年的重点项目是与美国百老汇一起为丝路欢乐世界制作驻场演出,是国内首创的“原创音乐剧”的驻场演出。



河南在2021年出圈爆红,一系列文旅精品令人目不暇接。河南广播电视台在以本土丰富的文旅资源为创作根本,立足本土实景故事化、视觉化、创意化展现,线上驱动线下,内容里带动行动力,立体化带动河南文旅的多维发展。苏伟介绍,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唐宫夜宴》通过创意驱动、美学引领、科技赋能等手段让国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意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系列节目更是直接带动了河南文旅流量的线下转化,为河南文旅产业的转型和河南区域品牌重塑提供了重要支撑。


现实困境


旅游演艺市场受疫情影响有多大?温前介绍了广东情况,2021年广东的旅游行业一共经历了四次全面暂停,全面暂停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34%,局部暂停占全年总天数的40%,完全不受疫情影响的天数只占到全年总天数的26%。而演艺项目很大程度是依托客源构成,且来源于中远途客源,疫情使游客无法现场观演,进而导致旅游演艺项目停滞。相比旅游景区内统一售票的演艺演出,单独售票的演艺受影响更大。


许多传统景区在旅游演艺方面仍是空白。李涛说,龙门石窟在正常年份一直保持每年接待量400万至420万之间的游客量,67%为远程游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叠加疫情影响,演艺方面受到限制,目前景区也在做整体规划,力求给文旅产业发展留出空间。


一些品牌演出在市场上受到观众热捧,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疫情造成文旅产业市场低迷的客观因素之外,文旅产业本身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大型实景演出基本都是“大手笔”和“大投入”,而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声光电技术的投入,投资成本较高。


此外,“大众对文旅产业认知程度偏低,许多人的思维停留在‘旅游’层面,对‘文化+旅游’的融合认知不足。” 苏伟认为,“化解市场难题、开拓发展新思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创新实践所急需解决的新需求。”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演艺之间和合共生、协同并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创新破局


旅游演艺企业一方面克服疫情影响,积极自救恢复,同时也加快创新转型,主动探索发展之路。张树民认为,演艺依靠导演的能力,用艺术眼光抓取相关元素进行灵感创作。演艺和目的地空间的其他元素结合,或是延伸演艺自身消费空间探索,会找到新的增长点,延长生存期。同时,演艺需要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面进行深度提升创新。



“以创新形式带来流量”,龙门金刚在2021年8月13日推出,截至14日19点的统计,流量突破25亿。李涛表示:“如何利用现在线上这种流量转化为景区的落地,让游客近距离真真切切观赏一场演艺表演是目前探索和未来发展的思路。”目前龙门石窟景区积极在建全国的数字化展示中心,将展现5G背景下的沉浸式演艺和表演体验。


河南广播电视台的一系列动作无不体现了运营精细化开掘本土文化IP,继挖掘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三大IP后,在2022年河南春晚又全新推出“包大仁”形象IP,延伸品牌创新活力,“抓住文化、寻求特色、强化IP”,陈雷总结出以上经验。



在文旅资源配置上精心布局是许多企业目前正在实践的成果,张晓鹏介绍所在企业通过景区与剧本杀结合的形式,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帮景区引流,为景区赋能。广之旅正在尝试把酒店打造成目的地,温前表示,在酒店内融入轻量级且流行元素的演艺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如广州花园酒店开发了国内首家“酒店博物馆”,打造酒店半日游项目,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和可观的营收。


此外,打破物理空间,开展在线互动。赋能新型旅游演艺形式,通过搭载科技手段——云旅游的形式,按照“创意+”、“+云上”模式,利用5G、VR/AR、AI等技术,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创新手段。苏伟介绍,由河南博物院牵头组织,联合河南各地市12家博物馆一同参展的《麦田里的博物馆》,根据统计有50余家中央和省内外主流媒体平台参与活动直播,直播总计浏览量约2015万人次,话题#麦田里生长出一座博物馆#浏览量超过1.4亿人次。


发展共识


随着旅游演艺快速发展,沉浸式演出等互动性较强的新业态热度将持续上升。涌现更多沉浸式项目给观众带来更强现场体验感和参与感,不少沉浸式演出逐渐形成自有品牌,带动持续消费。也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


但是由于旅游演艺投资大、成本高、回本慢,一旦遇到疫情或极端天气,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演艺设施关停、演出取消和延期情况。除了上述提到的转型创新外,本次研讨会上嘉宾不约而同,建议未来的演艺项目投资应转向体量小、景区运营压力小的创新性项目,重点投资开发“小、精、奇、巧”的文旅体验项目,在一些受欢迎的生态景区或旅游目的地开发投资少且复制性强的轻型演艺。同时,演艺市场的深度合作及收购也纳入了企业的视野,张树民透露,华侨城集团正在寻觅机会,考虑在适当的时机收购一些演艺项目,这不仅是疫情下共渡难关的有效办法,也可以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李涛表示,龙门石窟也在寻求引进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希望以市场化运营为主体共同开发。目前龙门石窟景区正在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探讨特色酒店等产业类落地项目和小型演出的深度合作。




微信公众号
微网
视频号